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制度

時(shi)間:2022-03-29 11:28:00

導(dao)語:財(cai)政支出績效評(ping)價管(guan)理制度一文(wen)來源(yuan)于(yu)網友上傳,不(bu)代表本站觀點,若需要原創文(wen)章(zhang)可咨詢(xun)客(ke)服(fu)老師,歡迎參考。

第一章總則

第一條為加強財政支出管理,強化支出責任,建立科學、合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,提高財(cai)政資金使用效益,根據《中華人(ren)民共和國預算法》和國家有(you)關財(cai)務規章制(zhi)度(du),制(zhi)定本辦法。

第二條(tiao)財政(zheng)支出績(ji)效(xiao)(xiao)評價(jia)(以下(xia)簡稱績(ji)效(xiao)(xiao)評價(jia))是財政(zheng)部門和(he)預算部門(單位)根據設定的績(ji)效(xiao)(xiao)目標(biao),運用科學、合(he)理的評價(jia)方(fang)法(fa)、指標(biao)體系和(he)評價(jia)標(biao)準,對財政(zheng)支出產(chan)出和(he)效(xiao)(xiao)果進行(xing)客(ke)觀、公正的評價(jia)。

第(di)三條財政部門和各預算部門(單(dan)位)是績效評價的主體。

預(yu)算部門(單位)(以下簡稱部門(單位))是指與財(cai)政(zheng)部門有預(yu)算繳款、撥款關(guan)系的國家機(ji)關(guan)、政(zheng)黨組織、事(shi)業(ye)單位和社會團(tuan)體。

第四條(tiao)財政性資金(jin)安排的支出適用本辦(ban)法。

第五條績效評價應當遵循以下(xia)基本原則(ze):

(一(yi))科學規范原則。績效評價應當注重財(cai)政支出的經濟性、效率性和(he)有效性,嚴格執行規定(ding)的程序,采用(yong)定(ding)量與定(ding)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。

(二)公正公開(kai)原則。績效評(ping)價應當客觀、公正,標準統一、資料可靠,依(yi)法公開(kai)并接受監(jian)督。

(三(san))分級(ji)分類原則(ze)。績(ji)效評(ping)價由(you)各級(ji)財政部門(men)、部門(men)(單位)根據(ju)評(ping)價對象的(de)特(te)點分類組織實(shi)施。

(四)績(ji)(ji)效(xiao)相關(guan)原則。績(ji)(ji)效(xiao)評價(jia)應(ying)當針對具體支出(chu)(chu)及其(qi)產出(chu)(chu)績(ji)(ji)效(xiao)進行,評價(jia)結果應(ying)清(qing)晰(xi)反映支出(chu)(chu)和產出(chu)(chu)績(ji)(ji)效(xiao)之間的緊密對應(ying)關(guan)系。

第六(liu)條績效評(ping)價(jia)的主(zhu)要(yao)依據(ju):

(一)國家相(xiang)關法律、法規和規章制度;

(二)各級政府制訂的國民經濟(ji)與社會發展規劃和方針(zhen)政策(ce);

(三)財政部門制定的績效評價管理制度及工作規范;

(四(si))部門(單位)職能職責、中長(chang)期發展(zhan)規劃(hua)及年度工作(zuo)計(ji)劃(hua);

(五)相(xiang)關行業(ye)政策(ce)、行業(ye)標準及專(zhuan)業(ye)技(ji)術規范;

(六)部(bu)門(men)(單(dan)位)預(yu)(yu)算申報的相(xiang)關材料、依(yi)法批復的部(bu)門(men)(單(dan)位)預(yu)(yu)算;地方申請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相(xiang)關資料;

(七)部(bu)門(men)(單位)年度決算報(bao)告;

(八)審計部門對(dui)預算執行情況的年(nian)度(du)審計報告;

(九)其他相關資料。

第(di)二章績效評價的對象(xiang)和內容

第七條績(ji)效評價的(de)對象包括部(bu)門(單位)預算管理的(de)財政性資(zi)金和上級政府對下(xia)級政府的(de)轉(zhuan)移支(zhi)付資(zi)金。

第八條部(bu)門預(yu)算支出(chu)績(ji)效評(ping)價(jia)包括基本支出(chu)績(ji)效評(ping)價(jia)和項目支出(chu)績(ji)效評(ping)價(jia)。

部門(men)(men)預算(suan)支(zhi)出績效評(ping)(ping)價應當以(yi)項(xiang)目支(zhi)出為重點(dian)(dian),重點(dian)(dian)評(ping)(ping)價一定金額以(yi)上、與本部門(men)(men)職能密切相關、具有(you)明顯社會(hui)影(ying)響(xiang)和經濟影(ying)響(xiang)的項(xiang)目。有(you)條件的地方可以(yi)對部門(men)(men)整(zheng)體(ti)支(zhi)出進(jin)行評(ping)(ping)價。

第九條(tiao)上級(ji)政府(fu)對(dui)下級(ji)政府(fu)的一般性(xing)轉移支(zhi)付支(zhi)出,原(yuan)則上應當重(zhong)點對(dui)享受資金較(jiao)多的地(di)區進(jin)行績(ji)效評價(jia);專項轉移支(zhi)付支(zhi)出,原(yuan)則上應當以對(dui)社會(hui)、經(jing)濟發展有重(zhong)大影(ying)響(xiang)的支(zhi)出為重(zhong)點進(jin)行績(ji)效評價(jia)。

第(di)十條績效評價的基(ji)本內容:

(一)財政資(zi)金使用(yong)情況、財務管理狀況和資(zi)產配置(zhi)(zhi)、使用(yong)、處置(zhi)(zhi)及(ji)其(qi)收(shou)益管理情況;

(二)為加強(qiang)管理(li)所制定的相關制度、采取的措(cuo)施(shi)等;

(三)績效目(mu)標的實現(xian)程度,包括是(shi)否達到(dao)預定產(chan)出和效果等;

(四(si))需要評價的其他內容。

第(di)十一(yi)條績效(xiao)評價一(yi)般以(yi)預(yu)算年度為周期(qi),對跨年度的重大(da)(重點)項(xiang)目可(ke)根據項(xiang)目或支出完成情況實施階(jie)段性評價。

第三章績效目標

第十二條(tiao)績效目(mu)標是被評價對象使用財(cai)政(zheng)資金計(ji)劃在一定期限內達到的(de)產出和效果(guo),根據不同情(qing)況由財(cai)政(zheng)部門(men)和部門(men)(單位(wei))分(fen)別或共同設(she)定。

第十三條績效目標(biao)應編入部門年度預算。

第十四條績效(xiao)目標應當包括以(yi)下主要內容:

(一)預(yu)期提供(gong)的(de)公共產品和(he)服務,包括(kuo)產品和(he)服務的(de)數量目標(biao)、質量目標(biao)、時效目標(biao)、成本目標(biao)以及服務對象(xiang)滿意度目標(biao);

(二)達到預(yu)期提(ti)供的公共產(chan)品和(he)服(fu)務所必需的資源;

(三)支(zhi)出的預期效(xiao)果(guo),包括(kuo)經濟(ji)效(xiao)益(yi)、社會效(xiao)益(yi)、環境效(xiao)益(yi)和可(ke)持續影響等;

(四)衡量或評估每一項目活動的(de)相關(guan)產出(chu)、服務水平(ping)和結果的(de)考(kao)核指(zhi)標。

第十五條績(ji)效(xiao)目標應當符合以下要求:

(一)指向明確。績效目標要符合國(guo)民經濟(ji)和社會發展(zhan)規劃、部(bu)門職(zhi)能及事業發展(zhan)規劃,并與相應的(de)財政支出范圍(wei)、方(fang)向、效果緊密相關。

(二)具體細(xi)化。績效目標(biao)應當從(cong)數量、質量、成本和(he)時效等方面進行(xing)細(xi)化,盡量進行(xing)定量表(biao)述(shu),不(bu)能以(yi)量化形式表(biao)述(shu)的,可以(yi)采(cai)用定性的分級分檔形式表(biao)述(shu)。

(三)合(he)理可行。制定績效(xiao)目(mu)標(biao)要(yao)經(jing)過(guo)科學預測和調查(cha)研究(jiu),目(mu)標(biao)要(yao)符合(he)客觀(guan)實際。

第四章績效評價指標、評價標準和方法

第(di)十六條績(ji)效(xiao)評(ping)價(jia)指標(biao)是指衡量績(ji)效(xiao)目標(biao)實現(xian)程度的考核工具。績(ji)效(xiao)評(ping)價(jia)指標(biao)的確(que)定應當遵循以(yi)下原則:

(一)相(xiang)關(guan)性原則。績效(xiao)評價指標(biao)應(ying)當與績效(xiao)目(mu)標(biao)有直接的(de)聯系,能夠正確反(fan)映目(mu)標(biao)的(de)實現程度。

(二)重要性(xing)原則。應當優先使用最具部門(單(dan)位)或行業代(dai)表性(xing)、最能反映評價(jia)要求的核(he)心指標。

(三(san))系統性原則。績效評價(jia)指標的(de)設置應當(dang)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(jie)合,系統反(fan)映(ying)財政(zheng)支出所產生(sheng)的(de)社(she)會效益、經濟效益和可持續(xu)影響(xiang)等。

(四(si))經濟性原(yuan)則。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應(ying)當通俗易(yi)(yi)懂(dong)、簡便易(yi)(yi)行,數據的獲得(de)應(ying)當考慮現實條件和(he)可操作性,符合成本效益原(yuan)則。

第十七條績(ji)效評價指(zhi)標分為共性(xing)指(zhi)標和個性(xing)指(zhi)標。

(一(yi))共性指(zhi)標是適(shi)用于所(suo)有部門的指(zhi)標,主(zhu)要包括預算執行情(qing)況、財務(wu)管理狀況、資產配置、使(shi)用、處置及其收益管理情(qing)況以及社會效益、經(jing)濟效益等衡量績效目標完成程(cheng)度的指(zhi)標。

(二)個性指標是針對部(bu)門和行(xing)業(ye)特點(dian)確定(ding)的(de)適用于不同部(bu)門的(de)指標。

(三(san))績(ji)效評價指標由財政部門(men)和部門(men)(單位)分別或共(gong)同(tong)制定。

第十八(ba)條績效(xiao)評價標準是指衡量財(cai)政支出(chu)績效(xiao)目標完成程度(du)的尺度(du)。績效(xiao)評價標準具體包括:

(一)計劃(hua)標準。是指以預先制定(ding)的目標、計劃(hua)、預算、定(ding)額等數據作(zuo)為評價的標準。

(二)行業標準。是指參(can)照國家公(gong)布(bu)的行業指標數(shu)據(ju)制定(ding)的評價標準。

(三)歷史(shi)(shi)標(biao)準(zhun)。是指(zhi)參(can)照(zhao)同類(lei)指(zhi)標(biao)的歷史(shi)(shi)數據制定的評(ping)價標(biao)準(zhun)。

(四)其他標準。

第十九(jiu)條績效(xiao)評價方法(fa)主要采用成本(ben)效(xiao)益分析法(fa)、比較法(fa)、因素分析法(fa)、最低成本(ben)法(fa)、公眾評判法(fa)等。

(一)成本效(xiao)益分析法。是(shi)指將一定時期內(nei)的支出與效(xiao)益進(jin)行對比分析以(yi)評價績效(xiao)目(mu)標(biao)實現程度。適用于(yu)成本、效(xiao)益都能(neng)準確計(ji)量的項目(mu)績效(xiao)評價。

(二)比較法。是(shi)指(zhi)通過對(dui)績效目標與實施效果、歷史與當期情況、不同部(bu)門和地區同類支(zhi)出的比較,綜合分析績效目標實現(xian)程度。

(三)因(yin)素分(fen)析(xi)法。是(shi)指(zhi)通過綜(zong)合分(fen)析(xi)影響績效目(mu)(mu)標實(shi)現(xian)、實(shi)施效果的內(nei)外(wai)因(yin)素,評價績效目(mu)(mu)標實(shi)現(xian)程度。

(四)最(zui)低(di)成(cheng)本法(fa)。是指對效(xiao)益確定卻不易(yi)計量的多(duo)個同類(lei)對象的實施成(cheng)本進行比(bi)較,評價(jia)績(ji)(ji)效(xiao)目標(biao)實現程度。適用于(yu)公(gong)共管理與服(fu)務、社會保障、文化、教(jiao)育等領(ling)域支出的績(ji)(ji)效(xiao)評價(jia)。

(五)公眾評判(pan)法。是(shi)指通過專家(jia)評估、公眾問(wen)卷及抽(chou)樣調查等對財政支出(chu)效(xiao)果進行評判(pan),評價績效(xiao)目標實現程度(du)。

(六)其他評價方法。

第二十條(tiao)績效(xiao)評價(jia)方(fang)法的(de)選用應當堅持定(ding)量優先、簡便有效(xiao)的(de)原則。

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,可(ke)采用一種或多種方法進(jin)行(xing)績效評價。

第五章(zhang)績效評價(jia)的組(zu)織管理和工作(zuo)程序

第(di)二十一條財政部門(men)負責制定績效(xiao)評(ping)價規(gui)章制度,指(zhi)導、檢查各部門(men)(單位)的績效(xiao)評(ping)價工作,并根據需要(yao)對部門(men)(單位)支(zhi)出績效(xiao)實(shi)施評(ping)價和再評(ping)價。

第二十(shi)二條部門(單(dan)位)負責組織實施本部門(單(dan)位)的績(ji)效評(ping)價工(gong)作。

第二十三(san)條根據(ju)需(xu)要,績(ji)效評(ping)價可(ke)聘請專(zhuan)家或中介機構進行。

第二(er)十四條財政(zheng)部門或(huo)部門(單位)實施(shi)績效評價的工作程序:

(一)設定績(ji)(ji)效目標。部門(單位(wei))編制支出預算(suan)時,應當設定績(ji)(ji)效目標。

(二)確定(ding)被評價的部門(單(dan)位)或項目。

(三)撰寫績效(xiao)報(bao)告。預算(suan)年(nian)度終了(le)或跨年(nian)度重大項目實施一(yi)定(ding)階段時(shi),部(bu)門(men)(單位)應當(dang)分析績效(xiao)目標(biao)完成情(qing)況,撰寫績效(xiao)報(bao)告。

(四(si))完(wan)成績效(xiao)(xiao)評(ping)(ping)價。評(ping)(ping)價部(bu)門根據(ju)被(bei)評(ping)(ping)價部(bu)門(單位)的績效(xiao)(xiao)報(bao)告,對其(qi)績效(xiao)(xiao)目標(biao)的完(wan)成情況進行績效(xiao)(xiao)評(ping)(ping)價,撰寫績效(xiao)(xiao)評(ping)(ping)價報(bao)告,并報(bao)送財政(zheng)部(bu)門備案。

(五)績效(xiao)評價結(jie)果(guo)反(fan)饋和應用。

第二十五條財政部門可以對部門(單位)實(shi)施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(jia)結(jie)果實(shi)施再評價(jia)。再評價(jia)的工作程序是:

(一(yi))確定被評(ping)價的部門(單位)及項目;

(二)確定再評價的(de)指標(biao)、標(biao)準和(he)方法(fa);

(三)具(ju)體組織(zhi)或委托(tuo)中介(jie)機(ji)構進行再(zai)(zai)評(ping)價,撰寫再(zai)(zai)評(ping)價報(bao)告;

(四(si))績(ji)效評價結果反饋(kui)及應用。

第六(liu)章績(ji)效報(bao)告和績(ji)效評價報(bao)告

第二十六(liu)條(tiao)績(ji)效(xiao)報告和績(ji)效(xiao)評價(jia)報告應(ying)當依據(ju)充分、內容(rong)完整、數據(ju)準確(que)、分析透徹、邏(luo)輯清晰。

第二十七(qi)條(tiao)績效報告應當(dang)包括(kuo)以下主要內容:

(一)基本概況(kuang),包括部(bu)門(單位(wei))職(zhi)能、事業發展規劃(hua)、預決算情況(kuang)、項目(mu)立項依據等;

(二)績效目標及其設立(li)依據和(he)調整情(qing)況;

(三)對預算年度內目(mu)標完成(cheng)情況進行(xing)總結;

(四)對(dui)照(zhao)績效目標,對(dui)所取得的(de)業績進行評價(jia);

(五)分(fen)析說明未完成項目目標及(ji)其原因;

(六)下一步改進(jin)工作的意見及建(jian)議。

第二十(shi)八(ba)條績(ji)效(xiao)評(ping)價報告應當包括以下主要(yao)內容:

(一)績(ji)效評價(jia)指標體系(xi)和評價(jia)標準;

(二)為實現績效目標所采(cai)取的主要措施;

(三)績效(xiao)目標的實現程度(du);

(四)存在問題及原(yuan)因分析;

(五)評價結(jie)論及建議。

第二十(shi)九條績(ji)效報告和績(ji)效評價(jia)報告的具體格(ge)式由財政部(bu)門統一制定。

第七章績效評價結果及其應用

第三十條(tiao)績(ji)效評(ping)(ping)價結果應當采取評(ping)(ping)分與評(ping)(ping)級(ji)相(xiang)結合的形式(shi),具體分值和等(deng)級(ji)可根據(ju)不同評(ping)(ping)價內容設定。

第(di)三十一(yi)條財(cai)政部門(men)和部門(men)(單位(wei))應(ying)當(dang)及時整理、歸(gui)納(na)、分析績效評價(jia)結(jie)果,將評價(jia)結(jie)果及時反饋被(bei)評價(jia)部門(men)(單位(wei)),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(pai)以(yi)后年(nian)度預算的重要依據。評價(jia)結(jie)果較好(hao)的,可(ke)采取適當(dang)方式在(zai)一(yi)定范圍內予(yu)以(yi)表揚,評價(jia)結(jie)果未(wei)達到規(gui)定標準的,可(ke)在(zai)一(yi)定范圍內予(yu)以(yi)通(tong)報并責(ze)令其(qi)限期(qi)整改,也可(ke)相(xiang)應(ying)減少其(qi)以(yi)后年(nian)度預算。

第三十二條績(ji)效評價結果應(ying)當按照政府信息(xi)公(gong)開有關(guan)規定(ding)(ding)在一定(ding)(ding)范圍內公(gong)開。